提示信息

提示信息

提示信息

读《一代廉吏于成龙传》有感 - 党建思政 - 江西卫生职业学院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> 党建思政
作者:章建明来源:发布时间:2017年03月16日点击数:1541

借寒假之机看完电视连续剧《于成龙》,之后一发不可收拾,又忙里偷闲读完了《一代廉吏于成龙传》,感触很深,收益颇多。

于成龙45岁出仕,可以说是大器晚成,从七品知县做起,一路擢升到一品总督。他为官23年一心为民,廉洁奉公,两袖清风。他关心百姓疾苦,敢于为民请命,直谏、苦谏、死谏,受到朝廷各级官员和广大百姓的尊敬和爱戴。

于成龙之所以能够在地方衙门腐败盛行的大环境下做到一尘不染,就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为官之道,那就是“不负朝廷,不亏百姓,对得起天地良心。”于成龙为官不仅清廉,而且也是极为难得的全部符合“六廉标准”的官吏,留下了贫苦百姓众口相传的“于青菜” 、“于半鸭”等的美名,被誉为‘天下廉吏第一’,被朝廷“三举卓异”。康熙帝在于成龙逝世后,亲自为其撰写碑文:“朕读《周官》,六计弊吏,曰廉善、廉能、廉敬、廉正、廉法、廉辩,吏道厥唯廉重哉。”

看完《于成龙》电视剧,读完《一代廉吏于成龙传》这本书,我的心情一直难以平静。于公“清廉而有仁爱,清廉而且能干,清廉且能敬己、敬人、敬业,清廉而心正、身正、行正,廉洁而又守法不失、执法不移,清廉而且明辨是非。”莫容置疑,于成龙是做人的榜样,为官的楷模。

从于成龙的为官处事的故事,油然产生以下感想:

一是于成龙做人做事的执著和坚韧。初任广西罗城县,数千里跋涉,途中大病一场险些丢了性命。县城满目疮痍,散落几户人家;县衙空无一人,破破烂烂。因为气候不适,长途劳累,带的几个仆人死的死,病的病,剩下的仆人闹情绪要回家。于成龙给发放了盘缠,让他们回了老家,只剩下他一个人呆在罗城。捡了个破罐,挖了个坑做点饭,于成龙开始了他的为官生涯。于成龙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,将罗成县一片荒芜之地变成了人间乐土。

二是于成龙做官的原则和坚守。于成龙在出仕之初,曾对友人说,“我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念,所自信者‘天理良心’四字而已。”他做官23年,不管是小小的知县,还是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,他始终坚守着这一原则,以天下苍生为己任,致力于恢复太平盛世,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福祉。对自已则严格要求,宁可吃糠粥,也不会以权谋私,侵占百姓一厘一毫,始终坚持勤俭廉洁。

三是于成龙所处的时代和环境。于成龙是幸运的,他之所以能够在腐败盛行的恶劣环境独善其身,成就自己的为官抱负,在于他为官的年代上至朝廷,下至百姓都在呼唤他这样有作为、敢担当的清官。相较于于成龙,曾国藩就属于不幸的。在我看来曾国藩的能力才智不在于公之下,可是他的志向和抱负与他所处的时代严重错位,最终只能铸就他空有报国热情的悲剧式人生。

2015年的新年戏曲晚会习近平总书记亲率全体常委,与近千名群众一起观看历史剧《廉吏于成龙》,之后电视剧《于成龙》在央视开播,《人民日报》评论文章盛赞这部作品:“我们的时代需要更多胸怀国家、心系民生、清白一心可对天地的于成龙 。”虽然于成龙所生活的时代和所处时代的制度和我们无法相比,但他“不负朝廷,不亏黎民,对得起天地良心”的为官之旨,对今天的党员干部,尤其是“关键少数”和“关键岗位”,仍然有很深刻的警醒意义。

相关文章
  • 没有相关内容